• 關於心室顫動
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發作時,心室肌肉迅速地進行無效收縮,非常混亂而且不規則。心臟好像在顫抖般,無法有效地推動血液,把血液運送至身體各器官。心室顫動是最嚴重的心律不整,一旦發作極可能導致心因性猝死症。
 
左右滑動看表格
 
  • 杏林春暖小故事
 

芭蕾舞式心室速脈

汪老太太,六十二歲,當年由安養院轉送到省新急診室,是因為在長期照護機構中昏倒兩次,並表示有胸悶、心悸及呼吸困難的症狀;在救護車將她送抵急診室後,醫療團隊立刻幫她安置面罩,並立即安排作電解質檢查,結果出來後顯示汪老太太的血中鉀濃度為2.5meq/L,有明顯電解質不平衡及營養失調的現象。再加上汪老太太有心因性昏厥的發作紀錄,醫療團隊懷疑是因為心室性心律不整所導致,所以很快將她安排到加護病房住院。

加護病房的護士小姐在床邊監視器中紀錄到汪老太太出現一連串多型性的心室速脈,前後大約有二十幾個奇形怪狀的寬QRS波形,有的是向上,有的是向下,有的是介於中間,如同跳芭蕾舞式地旋轉不停。汪老太太原本的心電圖就有QT間距的延長,而且被誘發的心室提早收縮係屬較遲發性的類型,心室緩脈的心跳大約為每分鐘250次,很快就轉變為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加護病房醫師很快地為她施打100毫克抗心律不整藥物Xylocaine,由靜脈注射,另外配合體外人工電擊器,立即進行電擊治療,由250焦耳,最後再增加到350焦耳,但是多型性的心室速脈卻不斷地發生,醫護團隊束手無策,只好求助院長出馬,直接打電話請王復甦醫師趕過去。

當王醫師趕到患者床邊,汪老太太已經深度昏迷,呼吸也已經停止,於是我們立即為她插管,再接上人工呼吸器,給予100%的純氧治療,然後王復蘇醫師告知周遭的醫師,汪老太太心電圖所呈現的是一種十分棘手的心室式心律不整,臨床上稱為Torsede de pointes VT,使用一般抗心律不整藥物以及傳統電擊方法均無效,必須使用硫酸鎂(10%,20CC;先給予20CC直接緩慢地進行靜脈注射,維持二分鐘之久,然後在生理食鹽水點滴中加入五支硫酸鎂,施行連續性靜脈注射,維持劑量在每分鐘10毫克左右,大約一小時之後,汪老太太的心室速脈得以控制下來,當天晚上病情呈現穩定。三天之後,主治醫師盡力矯正汪老太太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包括低鉀血症、低血鎂症以及體液不足的危象,汪老太太最後終於順利出院。

芭蕾舞式心室速脈,大多發生於女性,誘發原因包括:低血鉀症、低血鎂症、高度房室節阻滯、先天性QT間距延長症和藥物副作用,例如三環抗憂鬱藥物,第三類抗心律不整藥物、紅黴素、西塞普拉錠(Cisapride)、默西羅剎星(Maxifloxacin)等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它會出現在異型性心絞痛、缺血性心臟病、粘液水腫、蜘蛛網膜下出血、鉀中毒等等的病患身上。這個嶄新的疾病是在1966年由法國心臟科醫師發現,特別命名為扭轉式的心室速脈,法文稱為Torsade de pointes VT,又稱為芭蕾舞式的心室速脈。

事後,王復蘇醫師要求加護病房的醫師把汪老太太所有心電圖資料收集齊全,編輯成冊,製作成教材,並要求心臟內科主任撰寫論文,準備在心臟醫學會發表,同時王醫師還把心電圖資料影印給每一位內科醫師及急救單位的護士,讓他們充分了解這種特殊型態的心室速脈是如何診斷的;並且在全院性病案討論會中要求加護病房主任提出專案報告,讓大家分享此案例治療成功的經驗。

汪老太太十分幸運,在緊要關頭得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醫護團隊也十分幸運,能夠照顧到這位罕見的疑難雜症,增長我們臨床經驗及急救素養。事實上,對醫師而言,最好的老師往往就是每天我們所面對的病患,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並且能夠印證醫學教科書中所記載種種的理論。